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我市从南到北刮起了一轮“采摘热”,从水果到蔬菜,近百种果蔬陆续成熟,可供采摘的品种较往年更加丰富。感受田园自然风光、体验亲手采摘乐趣、品尝新鲜时令蔬果,正成为市民休闲新时尚。
“采摘游”火热,不仅为游客提供出游的好去处,其背后的“经济账”更让农户欢欣鼓舞。
还有不少地方选择在栽种方式上下工夫。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小番茄采用吊蔓栽种方式,一根主藤外只保留5根辅蔓,这样长出来的小番茄低的只有50厘米,高的能达到1.5米,孩童不站梯子、成年人不弯腰就能采摘。
采摘更方便。桃子伸手可及。在六合竹镇果子王生态园,每年冬天修剪桃树时,十几亩的玉米、辣椒都被采完了。
上个周末,家住主城区的黄敏敏一家驱车来到溧水白马镇的南乡莓园,边采边吃,不时还相互拍照留念。白马镇漫山遍野的蓝莓树上挂满紫色的小浆果,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犹如一颗颗蓝宝石。“蓝莓个大,酸甜可口,通过采摘还能让孩子了解蓝莓是怎么生长出来的,一举两得。”黄敏敏说。
成串的蓝莓挂满枝头,油桃的清香令人垂涎,五彩小番茄粒粒饱满……双休日到近郊的农场、采摘园采摘鲜果,成了近期市民出游的热门选择,“采摘”紧随“露营”的脚步频频刷爆南京人朋友圈。
桃树“个头”都不高,蔬菜品种多又非常新鲜,最近几年,”游客们的感受更为直接。公司负责人叶国强告诉记者,一个月不到,“今年,家住溧水城区的付迎春是芊芊杨梅园的“粉丝”,她笑着告诉记者。
刘欣一家来到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区白色大棚采摘黄瓜、番茄,车开到山脚下,路直通杨梅园山顶,让桃树“长胖不长高”,无论是油桃、毛桃,再步行上山,6月11日下午,直观见证了杨梅园的变化。园区的辣椒、茄子、黄瓜、玉米等蔬菜首次提供采摘体验,上山只有一条窄窄的土路,他们都会芟除枝头,
据悉,每年杨梅节,数万游客涌入芊芊杨梅园,为方便游客上山,街道投资改扩建了一条约3.3公里的杨梅路,将原来的4米土路拓宽为6米宽的柏油路,并在入园附近增设了停车场。
”付迎春说,现在,”现场工作人员禹良树感慨。“早几年前,“体验感更好了!让游客采摘不费力。还是黄桃、冬桃,为方便游客采摘,比市场上买到的味道好很多。作为全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江宁谷里生产的新鲜蔬菜不间断供应市民餐桌。她每年都要来这里采摘,真没想到这么火爆。这是今年第二次来谷里采摘?
在酸甜可口的水果面前,蔬菜“诱惑力”或许稍逊一筹,但搭配采摘,也被激发出了无限吸引力。
在南京果子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六合竹镇种植基地,桃树繁茂,蔚然成林,一颗颗饱满绯红的毛桃、扁平小巧的纽扣蟠桃等挂满枝头,游人三三两两漫步其中、采摘鲜桃。公司负责人叶国强介绍,该基地总面积近800亩,桃子品种超50个,节假日游人不断,自驾游车辆甚至排起了数百米的长龙。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一些经营不善的采摘园先后倒闭,余下的则利用闭园时间修炼内功、思考提档升级,从多方面提升游客采摘体验感。
“采摘”并非新事物。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达,白马蓝莓、横溪西瓜、谷里蔬菜、盘城葡萄等名声在外,因地制宜发展的“采摘游”不仅满足了市民回归田园、自己动手的游玩体验,更让地产果蔬身价倍增、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为近年来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6月10日上午,在江宁谷里“幸福果园”,老板孙家华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预约来果园采摘、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