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出台以来,职业教育进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阶段。“双高计划”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提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总体目标,将其列为十大建设任务之一。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三共三享”产教融合理念,探索建立四项机制,加快推动教育链供给侧改革创新,扎实做好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大文章”,构建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形态,已成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2021年11月,由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牵头筹建的重庆市网络通信工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获得重庆市科技局批复。

作为唯一高职高校牵头,学院以联盟为纽带,使通信网络领域的产业需求、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有机串联,对外提供科研成果转移推广、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咨询服务、人才交流等服务,将教育链、创新链、服务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性地推动产学研用协同,为全市网络通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服务支撑。

“成立至今,联盟已经集聚了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和较强技术实力各类单位共61家,包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44家企业,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9所高校。”联盟秘书长、重电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陶亚雄说,“在市科技局指导下,联盟采用‘六自主’实体化运行方式,以及‘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和‘技术方向横向一体化’结合的项目合作模式”。联盟内部形成命运共同体,力争建成服务为本、治理规范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科研创新引领产教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依托重电-华为ICT 产业链校企联盟,学院2016年开始就联合行业内龙头企业开展双边甚至多边技术协作,转变身份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开发与产品升级问题,花大力气、高标准打造技术技能研发平台。学院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采购华为5G端到端验证、智能反射阵列测试等科研设备,多次邀请高校专家指导凝练科研平台聚焦方向。截止目前,学院拥有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重庆海智基地重电海智工作站、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创新中心、重庆市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主动对接ICT产业链上企业真实需求,在企业或学校设立了联合研发/技术创新中心,校企共同成立重电-华为智慧创新中心、重电-环联冷链物流联合技术创新中心、重电-畅云智慧交通联合技术创新中心、重电FPGA联合创新中心等7个中心,覆盖从智慧城市建设、到冷链物流监控、再到FPGA等技术领域,真正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

与普通高校面向基础研究的特点不同,学院打通体制机制后,职业高校贴近产业、服务产业的优势能得到极大地发挥,校企双方共同依托平台开展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截止目前,学院开展横向技术服务项目51个,授权知识产权数213个,其中发明专利22个,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3亿元。其中,万盛经开区ICT四方合作项目成为服务区县经济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学院被授予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为什么高职院校对外技术服务缺乏竞争力?其核心问题在哪里?面对改革后迅速涌现的变化,学院也在深刻反思,逐渐认识到只有深入推进“人才强院”战略,探索“固定岗+流动岗”相结合,引培并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学院先后组织开展教师新技术提升培训班,比如IPV6&SDN技术、华为智慧物联网技术赋能、Intel FPGA技术高端培训等,着力提升教师实际工程项目能力。同时,柔性引进高校教授专家、企业技术人才共同开展项目合作,聘请重庆大学等高校专家12位作为特聘教授,开展定向委托项目合作,让教师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

教师们不参与真实工程项目,根本不知道企业问题所在,自身水平也就难以发挥。近年来,学院教师依托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和科研平台立项省部级项目27个,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精英学生通过卓越人才试点班、工匠工坊、通信协会等途径参加教师科研项目,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科教协同育人格局逐渐形成。

学院结合相关政策,建立优秀项目与人才培育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资助力度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相关项目的投入力度,把优秀青年人才放到科研项目中锻炼,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创新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考核,构建层次性、适应性的工作机制,提升成果转化效率,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活力。建立科研平台建设激励机制,将科研平台建设、运行激励机制纳入二级系部年度考核评价,同时加强系部间协调沟通,推进并保质保量完成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的打造任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By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