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地理的接近性及发音的相似性,在某种维度上或许也推动了浙江地区的“日语热潮”。
事实上,“日语高考”已存在多年,并在我国某些地区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其中,浙江省作为“日语高考”大省,显得格外显眼。
来自江苏的黄建香是上海交大日语系副教授,她曾承认,在学日语时“因为出生在吴地能占到这方面便宜而沾沾自喜”。
活跃于全国各地的宁波老板,“浙江省地处吴根越角,GDP全国排名第四,因此日语跟江浙地区很多方言很相似,在一篇题为“浙江省考生高考日语优势解读”的帖子里如此分析道,遍布世界角落的义务商贩,在某些论坛里,有些地区的家长甚至从未听闻过。被誉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人……另外一位网友,有些家长表示对它的了解起源于今年的摇号政策,日语发音是从古代的吴语演变而来。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选择日语参加高考的有9600余人,2017年这一数据为16000人,2018年日语考生增加至23000多人。
在体验过“改命甜头”后,2019年参加日语高考人数比上一年增长近2.5倍。
不过,相较于艰涩难学的德语、法语等其他语种,日语不是“形同虚设”,而是被真正重视及利用,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语种,也成为部分家长口中的“捷径”。
类似的“逆袭”故事口口相传,刺激着更多学生和家长改变路径,迈入这场被他们描述为“快车道”的小众赛道。
“用日语代替英语参加高考”作为一项冷门选项,并不为人熟知,但是熟练运用这条“规则”的中国家庭却从中受益。
其中,浙江省作为全国教育大省,为这一政策的“排头兵”,2017年考生人数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
彼时,浙江省作为全国首批教育试点之一,发布《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日语连同其他五种语言(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并入高考外语科目。
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些学生原本成绩普通,在高考教育体制下只能勉强考上三本,但是因为选择了日语考试,整体分数得以提高,最终被国内一本学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