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采摘广告有人凌晨打手电筒摘瓜有人追着瓜儿跑全国!湖北流水镇每年产销西瓜5亿斤

6月24日上午10时许,黄冲村小学旁小院子,穿着红T恤的老汉和老伴驾着拖拉机“突突”而来。过磅、挪车、装车,轻车熟路。

60岁的张吉英是黄冲村三队人,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一车只有4000多斤,没装满。这已经是他们当天运来的第二车西瓜了。凌晨4时起床,打着手电筒摘瓜,装满一车赶紧送来,很辛苦也很幸福。往年还曾有两三点钟摘瓜的时候。

“村里就有交易市场,摘了瓜就拉来卖,特方便。”张吉英笑呵呵地说,今年种了20亩,可以卖将近5万元钱。据流水派出所副所长朱熙介绍,在流水镇,像这样的西瓜交易市场,成规模的就达28个,还有很多小规模的。

后来发现,桔园不适合种西瓜,改到棉花地里套种。再后来又摸索,自生苗成活率不高,要嫁接苗。品种上也是陆续换花样,当初几十斤一个的黑金刚早就没人种了,现在换成了黑美人、绿裳等品种。

走近为这份“甜蜜事业”打拼的“吃瓜人”,聆听他们的酸甜故事。近日,探访骄阳下的当红水果产业,极目新闻记者前往流水镇,

6月下旬,极目新闻记者前后两次驾车从襄阳市区至传说中的湖北西瓜第一镇——宜城市流水镇。一次走高速,一次走省道。

在湖北宜城市流水镇,眼下每天有1000余辆大车、2000余名客商云集,每天1000多万斤西瓜从这里发往全国。广东等省份团购平台上,近七成的西瓜来自这个鄂西北小镇。

无论哪种方式,当看到路上呼啸而过的大货车和一辆辆满载西瓜的拖拉机时,就知道,目的地到了。

在黄湾村交易市场,刘立国算最忙碌,电话也最多。只见他戴着草帽站在场子里大着嗓门,“快快快,多少斤。赶紧装车。”“你家的瓜今天不要再摘了,明天再摘。”“

如今,种瓜第一人李保国已经快70岁,他已经到上海当师傅教别人种瓜去了,李保国的儿子则留在镇上种了200亩西瓜。

侯传国是黄冲4队队长,他骄傲地说:“咱黄冲村可是流水西瓜种植的发源地!”

胡向平本是湖北钟祥人,因为姐姐嫁到黄冲村种西瓜,日子过得红火,她也和丈夫迁了过来。刚种瓜时,她才23岁。两口子从零起步打拼了22年,在黄冲村承包了地,盖楼房借的钱早就还清,还置办了三台农机。“去年年成好,光卖西瓜就卖了10万元。”她说。

“去年开秤1.2元一斤,今年只6角,天干不下雨,产量上不来。” 侯传国预言,今年这行情,恐怕明年西瓜种植面积要缩小。

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村里李保国第一个开始种西瓜。一开始在桔园里种,比种玉米、红薯等作物赚钱。于是,跟风的多了起来。

西瓜采摘广告有人凌晨打手电筒摘瓜有人追着瓜儿跑全国!湖北流水镇每年产销西瓜5亿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