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长安新能源、广汽埃安也连年亏损。长安汽车财报数据显示,长安新能源在2018年-2021年的亏损额分别为2.44亿元、4.81亿元、11.62亿元、27.72亿元,累计亏损46.59亿元;广汽埃安2019-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6.21亿元、6.88亿元、13.89亿元,3年总计亏损27亿元。
新能源汽车盈利难是行业的普遍现象。如果计算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实现盈利所花的时间,前两者是十多年,后者也有数年。它们的共同点是销量规模得到了扩大。而规模效应是不是实现盈利的唯一途径?
对于小微型电动车而言,其本身价格偏低,利润空间偏
销量涨势不错的哪吒、问界、极氪等品牌的盈利状况也不乐观。今年6月,360发布的对外投资进展公告显示,2021年全年哪吒汽车净利润亏损约29亿,同比2020年扩大54.58%。问界母公司赛力斯前三季度净亏损26.75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147%。极氪上半年净亏损为7.59亿元,在2021年亏损10.1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亏损。
北汽蓝谷的亏损情况更为显眼,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5.00亿元。自2020年以来,随着销量从巅峰滑落,北汽蓝谷已经累计亏损超过152亿元。
为什么新能源车型价格上涨未能阻挡亏损扩大?这背后的重要原因在于,今年新能源车型涨价的源头在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抵消了车型终端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空间。而在不同定位的细分市场,车型涨价带来的效果更是不尽相同。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菊实习记者 胡耀丹作为国内汽车市场上的一款“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以低至3万元的低廉价格著称,同时也斩获了巨大的销量,至今累计接近百万辆。但五菱宏光MINI EV长期都不赚钱。“卖一辆亏一辆”“为了新能源积分”,这些是行业对于宏光MINIEV的主流评价。但令人意外的是,五菱宏光MINI EV宣布,从今年开始不亏钱了。
“宏光MINIEV从2020年开始推出时,需要最大程度让用户体验到新能源代步车出行的便利性。所以在最初阶段,我们综合这些因素进行了定价,当时的成本略微有些亏损,以此来开辟市场。但当前状态下,我们的产品是没问题的,没有再亏损了。”在11月3日的一次企业活动上,五菱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多家参与了车型涨价的新能源车企,在今年仍未从亏损泥沼中走出来。“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最为明显。财报数据显示,蔚来在第三季度净亏损41.108亿元,同比增加392.1%。小鹏汽车第二季度净亏损27.09亿元,同比增加126.1%;理想汽车二季度净亏损为6.41亿元,同比增加172.2%。
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销量暴涨的局面,同时因芯片、电池短缺,新能源车型先后经历了几轮的集体涨价。几乎所有的新能源车企均宣布过产品涨价,市场终端售价提高的车型超过40款。其中既包括宏光MINI EV这样的小型车,也包括不少的中高端电动车。
但并非所有涨价的电动车都从涨价中实现了盈利。截至目前,只有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特斯拉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盈利,其余车企均没有新能源板块盈利的消息传出。为什么明明涨价了还是难以盈利?
实际上,如果计算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实现盈利所花的时间,前两者是十多年,新能源汽车盈利难是行业的普遍现象。而规模效应是不是实现盈利的唯一途径?它们的共同点是销量规模得到了扩大。后者也有数年。